“尊賢使能,俊傑在位!”
“自先祖孝公以來,大秦朝政之上,領高官、高爵者甚多山東諸國之人,然則……其内鮮少有儒家弟子,伏念先生可否告知寡人何也?”
二仁者,秦王政聞之,面上又是淺淺一笑。
這一點,大秦的确做到了,如今的秦廷中樞之内,真正的老秦人鮮少,多位山東士子提拔而來,可是……自己雖認可此語。
然……何以儒家輕視秦國也?
“秦王多慮了。”
“非是秦國之内鮮少儒家弟子,山東諸國中,儒家弟子亦是不多,數百年前,至聖先師創立儒家,乃是開啟民智、啟蒙之舉。”
“是故,儒家弟子鮮少多埋首于學問之中,雖有弟子入仕諸國,鮮矣,近百年前,先師孟子為了能夠令我等儒家後輩,更可以專研精要。”
“便是将儒家要地從臨淄轉移海域一隅桑海,遠離諸夏紛争,故而……秦王多慮也!”
伏念擡起頭,一禮落下,再次看了上首的秦王政一眼,搖搖頭,非是儒家之人不入秦國,而是儒家之人在山東諸國也鮮少。
戰國大勢,兵家霸道為上,儒家王道雖諸侯歡喜,卻鮮少用之,奈何。
“但……儒家終究是入世的學問。”
秦王政不可置否,儒家的實力雖然不弱,但儒家在山東諸國朝野中力量卻是不強,這一點自己知曉,聞伏念之言,未有深入。
這一次,儒家掌門伏念親自前來,已經表明其目的。
“說說其它的三仁!”
揮手間,對着伏念颔首。
“三仁者,秦法廢除井田,物勒其名,庶民有其名,已然不複奴隸多矣,耕戰有其爵,民心在望,頗合先師民力甚貴之言。”
“四仁者,秦法沿襲周禮之道,五十歲以上老者,供給細糧,六十歲以上老者,隔日供給肉食,七十歲以上老者,有珍馐美食加掌病之策。”
“八十歲以上老者,更是可以免除一位子女徭役,甚合推恩之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誠如是,庶民安康,民心而正。”
伏念娓娓道來,秦法雖多苛刻,秦法雖屬于法家之道,但百多年來,秦法之内,也有着諸多百家之道,儒家之要也是夾雜其中。
如此諸般,合乎禮儀的自然有不少,且……秦國現在所行,也必須合乎禮的規範,否則,國政必亂,這一點儒家無比自信。
興樂宮廳殿之内,秦王政一雙丹鳳之謀微微眯起,于伏念之言,甚為滿意。
“五仁者,殺無道之者,殺亂禮之人!”
“此為伏念所覺最大之仁,行此五仁,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來,未有能濟者也。”
“如此,則無敵于天下。無敵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仁者無敵!
話音雖簡單,卻幾近涵蓋儒家精要各處,欲要将其完美的做好,難之又難,山東諸國數百年來,一直奉行大周以來的仁禮,不若諸夏大勢。
是故,仁禮而變!
五仁而落,伏念也是語畢,靜立廳殿之内。
啪!啪!啪!
……
“哈哈哈,甚好!”
“李斯,剛才伏念先生之言可曾記下,事後整理文書,下發群臣與兩大學宮。”
“大道同途,在伏念先生口中,寡人忽有一種感覺,我大秦所行為儒家之道,而非法家之道也,哈哈哈,妙哉,妙哉乎?”
秦王政雙手拍合,清脆的聲音回蕩在空曠的興樂宮殿内,朗聲而笑,視線落在旁側的李斯身上,不愧為儒家的掌門。
五仁之言,還真有點儒家的内涵,但……終究五仁之本,變化不得。
法家之道,一直為大秦的根基!
儒家之道,可用,可以不用,全在乎自己一心,若然儒家附和大秦,用之未必不可,若然首鼠兩端,舉棋不定,那就另說。
“喏。”
李斯面上也是笑意而顯,出列,拱手一禮。
“對于伏念先生,寡人很是滿意。”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風裡 不巢 浮世清歡 小農女的田園生活 逋亡人 不負+番外 刻闆印象+番外 二婚必須嫁太子+番外 小神禹月初 蝴蝶迷夢+番外 舊時芳華 鬼燈傳奇 鄉村:傻醫俏佳人 獨家孽緣 這個嬌妻不簡單 好看的想睡你 我和我互換了生活+番外 被動 紅樓:從百戶開始的橫煉強者 霸天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