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裡市的一幕如瘟疫一般,在整個長安城内流傳,短短一兩日間,滿城盡是“李傕代漢”的流言蜚語。
甚至跑路的于吉剛到新豐,此消息亦随之而來,讓他滿是錯愕,還以為李傕真的是天命所歸。
“李傕代漢”的流言,或許在老百姓口中,隻是茶餘飯後的消遣,可對于滿朝官吏,甚至是天子劉協本人,沖擊則是太大了。
本來“代漢者,當塗高也”這個谶語便流傳了幾百人,世人皆知,再加上正逢亂世,社稷蒙塵,太阿倒懸,而李傕又是當場權臣,完全貼合代漢的要素。
而于吉的解釋,又是有理有據,容不得旁人不信。
所以此解釋一經傳出,很多人都當作正解,更有人真的把李傕當作了未來的天子。
李傕本人,平日裡最信左道旁門的妖邪之術,身邊養了不少女巫、神漢,擊鼓降神,求神賜福。
李傕聽到此信,便問詢這些人。
這些女巫、神漢之輩,賴李傕養活,不敢得罪,自然撿好聽的說,更稱“李傕代漢,乃是上天注定之事。”
李傕雖然暫時尚不敢篡位,可對此也信以為真,私底下真的起了篡位的打算。
當然有人歡喜便有人擔憂。
劉協眼看自己成了谶語裡的亡國之君,别提多驚恐了。他本來就對李傕生畏,再聽得谶語,夜裡都不敢睡覺,唯恐李傕突然闖入,砍了他的腦袋。
至于各級官吏,各有立場,蠢蠢欲動,将好不容易才安定下來的長安城攪動的波詭雲谲,山雨欲來。
這個局面是曹昂樂意見到的。
實際上“代漢者,當塗高也”的解釋,便是曹昂故意和于吉做的局,引李傕入彀的,讓李傕哪怕不想反也不得不反。
對于谶語,其實解釋權很多。谶語從來都是通過已定事實來解釋内容,而非通過解釋内容來創造事實。
所以谶語的解釋,其實就是牽強附會,全憑個人一張嘴。
單是這一句話,僅通過“高”這個字,曹昂可以給出數十種解釋。代漢之人,可以是董卓,卓,高也,而且是高而直;可以是劉備,備有後牆的意思,玄同“懸”,玄還有天的意思,也能理解為高;可以是孫堅,孫堅字公台,台者,觀四方而高者也;可以是袁術,袁術字公路,塗通“途”,路者,途也;可以是劉表,劉表字景升,升者,登高謂之升;甚至可以是曹昂,昂者,擡高也。
至于後來官方解釋“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阙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不過因為曹家國号是“魏”,換個國号隻怕又是另一種說法了。
所以這句話到底是什麼解釋,全看需要的場合。
不過大家之前沒有這個思路,而突然有人将其解釋為“李傕代漢”,大家本能的便當作真理。
冬月下旬,二更天。
自之前李傕與曹昂的一番大戰後,整個長安城内的宵禁便更加嚴格起來。整個街道之上空蕩蕩的,隻有穿着甲胄撞擊的聲音隔着老遠傳來,讓夜裡的氣氛更加的凝重。
夜色之中,買通巡邏的丁沖輕輕叩響臨晉侯府的府門。
對于丁沖的突然到來,楊彪并未感動吃驚,二人入堂内坐下,楊彪便問道:“丁侍中深夜來訪,可是有要事。”
在楊彪看來,丁沖就是曹昂在長安城内的代言人,今日前來,自然是奉了曹昂的意思。
丁沖端坐榻上,面色嚴肅。
“楊公,坊間不知何故,竟傳播起‘李傕代漢的流言,而且愈傳愈烈,甚嚣塵上,下官擔心,這是李傕自導自演的一場戲。”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回到大明鬧饑荒,我有無限物資 封神:說好昏君,咋成了萬古人皇 内卷金光咒,伏妖諸天! 網遊:開局表白未成年貴族千金 從神話三國開始征服萬界 詭女異聞錄 我的一次生命危機 吃下時間膠囊,我一頭撞塌課桌 霍格沃茨:阿茲卡班的默然者 琴哀思 我真不是三姓家奴 民間平章正士 四合院之在平凡的世界的日子 神魂武尊 魅魔指揮官渴望退役 女帝出關必問,徒兒你沒突破吧? 超神學院之這個超算成精了 以庶換嫡?重生嫡女豔冠滿京都 重生最簡單的就是搞錢 重生六零,我靠農場錢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