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再說矛盾的統一了,在這個時代高中生都會學到的東西,“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還有什麼對立統一之類的東西。
但是單純從辯駁的角度上來講,李問和宋應星之前圍繞着莊子他老人家的齊物論展開的反而有一些辯經的味道了。
“天道之公,何由哉?《左傳》載魯,冬不見冰;《史記》載魯,千裡桑麻;至于孝烈皇帝時,淮東之海尚冰結四十餘裡!山東地方如此,四海之内何如?魯以教化興,聖人出世之地,而風調雨順,男耕女織,順行天意,以使富足和樂;漢以尊儒強,尊賢而重士,海晏河清,國強而民安,緻使國強民安。至于孝烈皇帝時,奸佞當道,東林朋黨,屍餐素位之徒争權奪利,使得天寒地凍,神器更易。清明之世,竹梅之屬,陸沉之時,風雪百尺,此不誠天獎懲之道,以至百世之君謹行之例呼?”
(天道的公平,你的理由又是什麼呢?《左傳》裡面記載的魯地,冬天不會結冰;《史記》裡面記載的魯地,有千裡的可以用來種植桑麻的土地;但是到了崇祯皇帝的時候,淮東的河水都可以結冰40餘裡!山東這片地方暫且這樣,那麼放在整個四海之内又如何呢?春秋時期的魯國以教化興盛,是聖人出世的地方,所以風調雨順,男人去耕種,女人去織布,順着上天的意思去行走,使得魯國百姓富裕,和睦又快樂。)
(漢朝因為尊重儒家而逐漸變得強大,尊重賢能的人才還肯重用别人,使得朝堂上清明,國家強大并且百姓安定。但是到了崇祯皇帝的時候,奸佞的人開始把持了朝堂,東林的朋黨和屍餐素位的人為了權力和利益大打出手,讓天氣寒冷,使得江山都葬送了。政治清明的時候,?這裡是溫度可以高到?産出竹子和梅子的地方,但是到了不好的時候,這裡的風雪也可以下百來尺,這難道不是上天用來獎勵和懲罰君主的道理,讓後世的君主都能謹慎行動的道理嗎?)
宋應星的聲音都開始微微的發顫了,不知道他的思緒是否飄回了那個烽火逐鹿的年代?
李問不太清楚,他知道導緻明朝滅亡的一個誘因就是小冰河期,但那也隻不過是一個誘因而已,把正常的氣候變化所導緻的連鎖反應歸類到不屬于他的那一堆,李問隻能是感覺宋應星雖然是信唯物的,但還是沒有那麼唯物。
或許這就是古人在那個時代的局限性吧,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造英雄的也隻是時勢。君主有沒有德行,有多大的能力也隻不過是會把王朝延緩幾年滅亡而已。
李問想到這裡,于是說道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萬靈之主:我将譜寫創生之歌 大千世界:無限 穿越之我虐反派千百遍 雲安天下 等港來風 逆凡尊 凡間來人 這不是遊戲世界嗎 奉辰遊 喰道人 傾淵之木 神隐踏天 神魔雷紋 我為神明成聖人 誰說術士不能長生的 離婚後霸總哭唧唧追妻初之心盛霆烨 拭鏡 道士:我在你的暢想心 天命源祖 千年紅塵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