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三屯營出兵五萬,主要任務是截斷建奴退路,拖住建奴行軍和支援遵化,
此戰共戰死一萬六千六百三十五人,其中炮兵一千九百人,千戶十二人、百戶一百零七人。”
“陛下,宣府三萬人,因為主要是防守,參戰人數不多,戰死五千六百零七人!”
“陛下,山海關援軍三萬人,留守喜峰口五千人,參戰兩萬五千人,戰死一萬九千七百零五人,千戶十三人,百戶一百五十六人,重傷兩百三十人。”
“陛下,京營三萬人,戰死一萬四千九百八十九人,千戶十六人,百戶一百零九人,重傷一百二十七人。”
……
足足小半個時辰的時間,包括禦雷營所在的十支軍隊全部彙報完畢。
戰死的雖然多,但副總兵、指揮使以上的高級武将卻是沒有折損,這讓崇祯和袁可立松了口氣。
要知道這次調動的,基本都是精銳,将領不說都是名将吧,至少都還在及格線以上,這對大明來說是不可或缺的。
看着各自的數據,崇祯揉了揉太陽穴,暗道等回到北京城,一定要将阿拉伯數字給弄出來,大明的數據書寫看着太讓他難受了。
随後,崇祯重新取過一張紙,重新将十支軍隊的數據謄寫了一遍,随後又畫了一些看不懂的符号。
若是後世人在這裡,一定能看出崇祯寫的是百分比、阿拉伯數字,他在算各軍的戰損比。
十支軍隊中,戰損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有四支,遵化戰損百分之九十八、山海關百分之六十六、白杆兵百分之五十五、京營百分之五十。
而宣府戰損最少,隻有百分之十九,禁軍、禦雷營戰損都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調動十支軍隊合計二十七萬,戰死十萬一千人,戰損百分之三十七。
按照估算的建奴戰死情況以及曆次明軍和建奴之戰的情況,此戰可以說是超級大捷了!
崇祯用大明的表達方式将百分比翻譯了一遍:“諸位,從這些數據中,你們發現了什麼?”
衆将面帶思索之色,孫祖壽突然道:“陛下,恕臣剛剛沒有聽清楚,您剛剛說勇士營的戰損是三成?”
“沒錯,準确的來說是兩成九!”
“臣記得勇士營初來龍井關是兩千七百六十餘人,按三成算,戰損是八百三十人,
多爾衮的五千精銳被全殲,又和白杆兵攻破漢兒莊城,然後又在龍井關阻擋建奴大軍一天一夜,這、這……”
孫祖壽算着算着,語氣就有些結巴了,實在是難以想象。
即便是勇士營裝備了精良的火器,那這種戰損和消滅敵人的數量,也絕對是明軍難以企及的高度。
“陛下,從勇士營的戰損看,軍士的素質對戰力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一點在騰骧左衛、白杆兵、禁軍等幾支軍隊上也可以佐證。
再結合陛下在宣府、太原、大同等幾個邊鎮的整頓兵政,臣以為,在控制一定數量的範圍内,兵越精戰力越強。”
不待衆人說話,孫祖壽繼續道:“第二點,火器的威力,諸如甯遠大捷、臣在遵化火燒野豬、勇士營在灤河口殲滅多爾衮五千精銳、禦雷營破城等等,
如果大明火器威力足一些、質量好一些、戰法再創新一些,不說二十萬,十萬步兵就能滅掉建奴,橫推了盛京!”
“臣非常認同孫參将的分析,我九邊十一鎮,五百多衛所,合計兩百八十多萬将士,
即便是滿員,但能不能抽出三十萬能打的軍士都不好說,倒是不如用兩百八十萬将士的軍饷來精煉一支百萬人的精兵
其次就是火器,目前看紅衣大炮威力足夠,但太笨重了,隻能守城無法野戰、攻城,
請勿開啟浏覽器閱讀模式,否則将導緻章節内容缺失及無法閱讀下一章。
相鄰推薦:大秦:我秦二世,打造仙秦帝國 直覺+番外 人間有妖氣+番外 生了個重生的喪屍崽崽 大國實業 蕪湖!起飛! 中東拖鞋軍建國,五常變六常? 我成為了病嬌姐姐的老婆 我男友不可能是人外+番外 快穿:開場就炮灰,翻身上位了 驚!全位面都對我家宿主戀愛腦 渣男打臉系統[快穿]+番外 (俊哲同人)愛到萌生殺意 在六零當綠茶女王 在荒星上搞開發 天才勇者殘廢以後 穿越之我在大秦當小兵 燼歡 滿級大佬在抱錯文裡當鹹魚 三國:家父劉表,請劉皇叔赴死